时间: 2024-08-18 12:42:18 | 作者: 化妆水类
近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2021全国化妆品产业区域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通过大数据洞悉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报告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化妆品企业新增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新增公司数超过2.5万家,新增增速达到70%,市场规模上,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3400亿元,2021年1-11月市场规模达3678亿元,增速达15.3%。但本土化妆品品牌营收明显低于国际品牌,我国目前仍只是全球化妆品消费大国而非强国。(数据截至2021年11月,下文数据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提出打造美丽健康产业基地。如广州市白云区“白云美湾”、广州市花都区“中国美都”、广州市黄埔区“南方美谷”、清远市的“美妆硅谷产业园”、上海市奉贤区“东方美谷”、湖州市吴兴区“美妆小镇”、成都市武侯区“她妆美谷”、重庆市铜梁区的“西部美谷”、北京昌平区的“未来美城”等。可见我国各个城市都已在紧抓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的窗口期。
报告显示,我国化妆品产业集聚度高,全国化妆品企业86,239家,广东、安徽和湖南三省的企业数占比达到44.54%。护肤和彩妆类别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市;香氛和日化类别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市。
除了产业聚集版图的逐渐明晰,国货彩妆的不断发展、直播电商以及背后逐步完整的产业链赋能,新一代国潮化妆品品牌正在占据国内化妆品的主要市场。如国风彩妆品牌花西子正是在直播带货风口起飞的品牌之一,设计上别具匠心,雕花口红、同心锁包装以及傣族印象定制,为大家展现独有的国风传统元素。据花西子官方数据,今年双11期间,花西子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5亿元,在天猫美妆类目整体排名第2,是去年同期的259%。
完美日记作为国货美妆的另一知名品牌,在微博、小红书和B站等平台,往往以“国货之光”形象出现,于2020年成功登陆美股市场,成为纽交所中国美妆第一股。据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逸仙电商总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毛利润9.12亿元,同比增长9.6%;毛利率同比增长2.2%至67.9%;净亏损同比收窄了43.8%。与此同时,逸仙电商在Q3为研发投入了3580万元,费率逼近国际一线化妆品公司。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产业创新。近年来,化妆品产品在成分、功效以及包装等方面创新不断,化妆品产业发明专利每年新增数量也逐年上升,但近两年新增专利增速有所放缓。2021年1-11月新增发明专利数量超越3万件。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数量,2020年增加超过1.1万件。化妆品产业的实用新型专利新增数量相对低于发明专利数量。
尽管我国化妆品区域版图和产业创新凸显,但目前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国际化妆品高端市场仍少见中国化妆品品牌身影,国内消费者也更青睐国际大牌化妆品。
“我国是全球化妆品消费大国而非强国。”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黄军海教授在“化学生物医药工程与皮肤健康”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公开分析,全球市场份额中,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约占52.4%,市场规模前20的企业,外资企业占据了约80%,本土企业只占约20%。
黄军海分析现状说:“利润率高的高端化妆品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企业科研水平低,产品技术落后,科学配方研制开发仍处于模仿阶段,创新实力弱,研发投入占比小,原料品种少且质量不稳定。”
在中国化妆品产业版图中,企业多聚集在沿海地区,且呈现“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化妆产业格局。启信宝数据显示,全国化妆品企业共有86,239家,其中广东省企业数最多,占比达到25.5%。
2021年1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广东省化妆品产业既有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据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官网报道,2020年,白云区130家规上化妆品工业企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25.7%,化妆品产业正式成为白云区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结构方面,广州市化妆品产业链上游企业数量大多分布在在美妆护肤品研发环节。中下游企业数量高于上游。中游环节中,除其他化妆品外,护肤品环节的企业数最多,达到922家。下游环节则主要是百货零售服务企业。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情况统计显示,截至12月15日,全国一共57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其中广东省有3206家企业。
启信宝数据显示,被誉为“化妆品代工之都”的广州,代工厂有373家,是全国拥有化妆品代工厂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从企业注册资本分布来看,注册资本2000万以上的企业有15家,占比15%,占比第二的区间为50-500万之间,有198家企业,占比为53%。成立时间大于10年以上的企业有120家,占比32%。
新锐品牌的涌现以及外资大牌加速在广州的布局成为助推化妆品代工厂繁荣的重要力量。不少国际化妆品牌, 选择在广州代工生产,国际代工厂也选择在华建厂投资。新锐品牌,如完美日记、纽西之谜、HFP、花西子等品牌也更多采取代工厂代工模式。结合广州市化妆品代工厂的规模格局来看,科丝美诗占据我国化妆品代工企业第一梯队。
总体来看,中国化妆品产业近10年的年度新增融资次数和融资企业数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2010-2016年期间每年新增融资次数和融资企业数均逐年增长,新增增速则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7-2020年,年度新增融资次数、企业数以及新增增速均逐年下降。
化妆品产业的年度新增融资金额增长情况与融资次数相似,在2016年达到峰值,近几年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化妆品产业投资企业数增长趋势也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2014年增速达到最大值,超过80%,此后增速开始下降。
可以看出,化妆品企业的投融资情况近年均趋于保守,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营策略。启信宝数据显示,近两年化妆品企业商标数量急剧减少,也就是说,产业内企业更看重已有品牌经营,对外的扩张节奏明显放缓。商标数量的新增高峰在2015-2018年这4年间,平均每年的新增商标数量超越3.7万件。拥有商标的企业数量在2015年和2017年达到增长高峰,2015年和2017年拥有商标的公司数年度新增超过500家,分别与投融资高峰年份大抵匹配。
南美洲的一种肺鱼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大基因组的动物。通过将美洲肺鱼基因组与其他肺鱼基因组作比较,研究人员确定,美洲肺鱼每1000万年向其DNA中添加相当于一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史全研究员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实际人体热管理实验表明,该柔性相变纤维具备优秀能力的温度控制性能,为新一代智能调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吴惊香团队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研究已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但对吴惊香团队来说,“闯关”远未结束。
研究人员介绍,就像水龙头的阀门能调节水流的大小,晶体管也能够调控由电子或空穴等载流子形成电流的大小。研究团队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来提高电流密度,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
人工智能,从技术层面而言,特指使计算机程序呈现出人类智能的技术;从客观存在层面而言,泛指能够表现出人类智能的机器设备。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传承历史和文明的载体,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 多措并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数据要素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所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等,生成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将于8月19日、20日飞越地球和月球。次飞越可能是整个飞行任务中最复杂的,因为JUICE必须精确通过与地球和月球相关的正确位点,进而“搭便车”前往金星。
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对理解宇宙起源和结构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王涛团队揭示黑洞通过调制星系冷气体含量影响星系的形成演化,解开了困扰天文学界半个世纪的谜题。”王涛团队通过对样本星系中原子氢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对比研究,发现星系中心黑洞质量与原子氢含量负相关。
中国科协推出科普大篷车项目,让“移动科技馆”走到乡村孩子身边。潘薇是安徽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第一代科普工作者,“我们常在外边跑,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
8月12日晚至13日晨,被誉为“全年最适合观测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迎来极大。
这些年来,在各地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长城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有序进行,长城的保护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大学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普及,对促进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都具有积极意义,无疑值得肯定和点赞。
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气温每上升1℃,所选育的小麦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将下降8.7%。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熊伟建议,未来必须对现有育种策略做调整,增加抗逆高产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适应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岩团队和合作者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为开发治疗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7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59.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85.3万辆,首次超过传统燃料乘用车74.2万辆的国内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