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2-17 07:19:53 | 作者: 清洁类
盈利同比骤降超七成,资生堂近日公布了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藤原宪太郎于今年1月1日就职后的首份财报,集团业绩再度陷入窘境,藤原宪太郎尚未带领资生堂走出低谷。
事实上,从2022年利润下滑到如今的亏损,资生堂业绩持续处于低谷。并且,作为其全球业务拓展的“海外桥头堡”,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销售业绩也尚未明显好转。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近年来,全球及特定地区(如中国、美洲)经济波动,影响消费者购买力;核污水排放事件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减少对日本产品的购买意愿;化妆品行业整体竞争加剧,尤其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这些都是影响资生堂业绩的外部因素。
2月10日,资生堂集团发布2024年全年、2024年Q4的业绩报告,公司全年净销售额为9905.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6.79亿元),同比增长1.8%;核心盈利为363.5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0亿元),同比下滑8.7%;盈利则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73.1%,仅75.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5亿元)。
从收入渠道看,旅游零售市场成为利润缩水的一大推手。其中,资生堂集团海南免税渠道销售额缩水三成,叠加韩国市场疲软,旅游零售业务整体下滑18.6%至10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
从品牌来看,2024年,资生堂集团旗下同名品牌资生堂(SHISEIDO)全年销售额同比下降3%,醉象销售额下降25%,NARS业绩持平,安热沙增长1%,肌肤之钥增长3%;怡丽丝尔销售额增长8%,纳西索·罗德里格斯香水增长8%,三宅一生香水增长9%。
事实上,资生堂的业绩疲软由来已久。2022年,资生堂净销售额为10673.55亿日元,同比增长5.7%;盈利为465.72亿日元,同比下滑53.7%;归母净利润为342.02亿日元,同比下滑27.1%。2023年,该集团净销售额为9730亿日元,同比下降8.8%;营业利润同比一下子就下降39.6%至281亿日元。
如此来看,2022年至今,资生堂盈利已经连跌了3年。除了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之外,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偏好都在发生转变,一些企业并未很好地把握住节奏,未能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资生堂业绩的波动不仅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在于品牌内部的老化问题。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日渐增长,而资生堂的部分品牌未能及时跟上这一趋势,导致市场占有率被侵蚀。
“加强产品研制,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应该是破局之策。”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2024年,中国市场依旧是资生堂集团全球业务拓展的“海外桥头堡”——占资生堂集团全年销售额的25.2%,仅次于日本市场的28.6%。
2024年,中国区销售额微增0.8%至249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22亿元),但扣除汇率波动、业务剥离及收购调整后,实际跌幅达4.6%。
资生堂在业绩报告中指出:“中国市场微增0.8%,但排除汇率、业务转让和收购等因素,实际销售额下降4.6%。另外,在中国海南岛和韩国,受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消费一下子就下降的影响,旅游零售渠道两大市场(海南岛、韩国)同比均下滑超30%。”
詹军豪表示,在中国市场,资生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面临着旅游零售疲软、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等挑战,尤其是随着中国花了钱的人本土品牌的认同感提升,国产美妆品牌的迅速崛起给资生堂等外资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是资生堂很重要的海外市场。但近年来,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面临挑战,扣除外汇和业务转移及收购影响,资生堂2024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5%。其中,主品牌“SHISEIDO”在中国市场表现依旧不佳。
2024年财报中,资生堂全年在中国市场销售情况下降的背后依旧延续的是三季报时披露的原因。资生堂曾表示,受2023年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影响,中国花了钱的人日本产品的购买意愿下降。
这也反映出资生堂在华业务正经历严峻考验。不仅是资生堂,其他国际美妆巨头,如宝洁、欧莱雅在中国市场也有类似困境,凸显了当前美妆行业在华发展的复杂态势。
在此背景下,面对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资生堂集团多次在“2025—2026行动计划”中提及并表示要“重振中国市场”,并采取了系列动作,意欲在中国市场重拾增长动力。
事实上,2024年,资生堂就已针对中国市场做出了改革措施,宣布全球结构性改革措施,计划在日本和中国通过裁员、关闭亏损店铺等方式削减成本,并优化组织架构,推动利润最大化。
例如,2024年2月,资生堂旗下高端护肤品牌IPSA茵芙莎在线下渠道陆续撤柜,资生堂旗下另一品牌BAUM葆木也于2024年7月10日起在中国市场停售。2024年7月,资生堂中国要求员工重新签约劳动合同,签约主体由资生堂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资生堂商贸 (上海)有限公司,涉及销售及相关岗位。资生堂中国相关负责人曾对外表示,为了不断巩固业务基础并部署未来发展,资生堂中国于2024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资生堂商贸公司,聚焦线下业务的运营和拓展。
对比2022财年和2023财年,资生堂中国净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本次年报的中国市场数据,也反映出改革显现了些许成效。后续“2025-2026行动计划”能否帮助其提升在华的盈利能力,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下一篇: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官网